江苏天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IPO注册制明年3月1日起施行A股“投资指南”

发布日期:2015-12-31

 交汇点讯 注册制箭在弦上,不过监管层何时松手仍未可知。12月27日,中国国务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举措获得中国最高立法机关的修法授权,IPO注册制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但值得投资者留意的是,这个实施期限为两年。

  明年3月见?先别急,可能还得缓缓

  “上周末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说,注册制落实下来肯定需要几年时间,但是明年很重要。”据招商证券分析师金晶介绍,这意味着从明年3月1日起,国务院已有权自行决定怎么推进注册制,无需再向人大提出修法要求,“但并非3月1日就开始执行,这其实并未达到市场预期。”不过金晶也承认,注册制将有很大的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和上交所的战略新兴板同步推出。

  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注册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A股市场共计有220只新股完成发行,实际募集资金1578.29亿元,平均发行价格为14.03元。新股发行价格则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上述220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仅”为21.88倍。

  之相对应的,则是壳资源再度遭到爆炒。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A股市场发生了以借壳为目的的重大资产重组79起,涉及交易总金额高达5505亿元(含失败)。

  无风险的“打新”和A股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能否被注册制终结?在金晶看来,IPO发审制度带来的低效率、高成本、堰塞湖等现象,都有可能因为制度本身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一大波”企业来了,投资者眼神往哪瞟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将有一大波企业实现快速上市。江苏天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安根认为,实施注册制以后,对股票发行审核的理念和方式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审核的重点在于信息披露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并不再对企业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作出判断。

  这意味着,监管层不再为企业上市“背书”,“点背不能怨政府”不再是一句玩笑——投资者将不得不睁大眼睛对上市企业进行价值判断。

  “由于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负责,因此专业的中介机构将成为投资者寻求的‘慧眼’。”袁安根认为,中介机构能否承担责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注册制的成败。

  对此,华泰证券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注册制势必将蛋糕做大,未来中介机构可以对IPO项目的质量予以挑选和甄别,“过去有项目来大家抢着也要做,以后项目多了,这种思路会发生转变,从而强化了市场各方主体的责任。”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问题来了,IPO承销保荐哪家强?记者查阅数据发现,2015年,国信证券以全年约6.26亿元的收入录得IPO承销保荐费收入第一名,平安证券和中信证券则紧随其后。项目数量方面,广发证券所保荐的IPO排队企业最多,共有88家;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分别以87家和68家跻身前三。

  一揽子配套措施,监管层依然“大有作为”

  虽然注册制强化了中介机构和投资者自身的责任,但并不意味着监管层从此可以“无所事事”。“实际上,我们还需要监管层做更多的事情。”金晶告诉记者,严格落实退市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证监会早在去年10月就出台了‘退市新政’,主动退市、严重违法行为强制退市等便是其中的亮点。

  数据显示,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每年有大约8%的公司退市,其中大约一半被强制退市;纽交所退市率约为6%,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强制退市。但在A股市场,自2001年底PT水仙的退市开始,至今“被退市”的上市公司不过80余家,与挂牌的2800余家上市公司数量相比,14年来的退市率不过2.8%。

  尽管监管层表态,注册制改革是渐进式改革,但是退市制度仍然是其基础。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目前,所有54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已有20家披露了年报业绩预告。而这其中,已有*ST新都、*ST云网、*ST舜船及*ST沪科等4家预计将继续亏损,它们很可能成为注册制之后首批被“祭旗”的上市公司。

  “除了退市难,目前,内幕交易等恶劣行为在A股盛行,其原因在于违法成本太低,注册制下,事中事后监管成为常态,A股将有望远离‘雾霾’。”金晶说。

  交汇点记者 陈澄

原文链接:http://js.xhby.net/system/2015/12/28/027489648.shtml

{include filename="public/footer"/}